前立法會議員邵家臻因胃癌於1月10日凌晨逝世,終年55歲。邵家臻多年來投身社福界及社會運動,曾擔任立法會社會福利界議員,並因參與2014年佔領中環運動被判入獄8個月。他的離世引發各界悼念,其貢獻和精神深受市民認可。
參議院於2025年1月30日確認羅伯特·F·甘迺迪為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部長,標誌著美國衛生政策的重大轉變。甘迺迪的提名引發了激烈的黨派爭議,特別是在他對疫苗的爭議性觀點上。
羅伯特·F·甘迺迪,一位反疫苗活動家及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,於2025年2月13日宣誓就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。他的就職標誌著共和黨在醫療保健政策上的重大轉變,並承諾將公共健康置於企業利益之上。
台灣正積極推動與日本進行貿易協議的談判,但面臨日本對中國關係的考量。同時,台灣也需應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台灣芯片產業的質疑,並尋求與美國的貿易平衡。
伊隆·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在聯邦機構中進行重大削減和改革,引發對勞工統計局可能被政治化的擔憂,這可能影響關鍵經濟數據的可信度。
埃隆·馬斯克於2025年2月11日帶着4歲的兒子X Æ A-Xii出席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的活動,引發了關於孩子是否應該出現在如此高調政治場合的討論。馬斯克的前伴侶格萊姆斯對此表示不滿,強調希望孩子們遠離公眾視線。
億萬富翁企業家埃隆·馬斯克意外現身白宮,為其削減成本的計劃辯護,並否認對美國政府進行「敵意收購」。特朗普總統簽署行政命令,授予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更大權力來削減聯邦勞動力。此舉引發法律挑戰和民主黨人的反對,同時也受到國際關注。
63歲的美國教師Marc Fogel因攜帶醫用大麻在俄羅斯被捕並被判14年勞改,現已通過特朗普政府促成的外交協議獲釋並返回美國。
印度人民黨在2025年德里立法議會選舉中贏得了70個席位中的48個,取得了歷史性的勝利。黨內正在討論新首席部長的候選人,包括帕爾韋什·薩希布·辛格·維爾馬、維金德拉·古普塔、馬諾傑·蒂瓦里和德里BJP主席維倫德拉·薩赫德夫。
2025年德里立法議會選舉結果顯示,印度人民黨(BJP)在27年後重新掌權德里,贏得70個席位中的48席。平民黨(AAP)僅獲得22席,國大黨則未能贏得任何席位。這次勝利對BJP來說具有歷史意義,並標誌著德里政治版圖的重大轉變。